top of page

黑科技翻譯耳機:口譯員的死敵?!

身為科技宅宅,不時會關注最新的科技玩意兒。發現最近越來越多翻譯耳機!總有種看著自己潛在對手發展的樂趣 XD 但這些定價不菲的產品,究竟是否真能提供我們要的功能與品質呢?

首先,我這邊說的翻譯耳機,不是聯合國裏常見、裡面會傳來口譯員的耳機。而是「真無線、真黑科技的翻譯耳機」!以下分享我這陣子看到的相關新聞與產品與小小的心得。

即時翻譯耳機產品評測 - CNNMoney

(Testing earbuds that translate in real-time)

這部小小測試影片,充分凸顯出目前翻譯耳機的窘境 XDDDD

主持人在發明人面前測試:¿Estás casado?" (Are you married?) 翻成 "You are married.",「你結婚了嗎?」翻成「你結婚了。」這是因為它忽略了語調因素,恐怕在更需語境輔助判斷語意的中文翻譯會更加慘不忍睹。

有趣的是,絕大多數的展示商品都是歐洲語系互相翻譯,中英翻譯則是相當罕見...

以下也整理我有在關注 (即:我好想買,但我沒$$)的耳機:

1. Bragi the Dash Pro -線上平台

身為第一個「真無線藍芽耳機」的先驅,Bragi推出新的產品Bragi The Pro。除了防水、心律偵測、自帶音樂播放器外,據稱性能也較前一代提升,令人詬病的藍芽連線穩定性也有所改善外,還多了翻譯功能。只要對話雙方皆有Dash Pro,即可透過耳機翻譯40種語言!!! 今年五月左右才正式上市,坐等開箱文中!

不過這樣的功能需要與手機連線才可進行,且過了試用期後就要付月費。

價格也是"超有質感"的$349 (約台幣10,470)

2. The Pilot - 集資平台

 去年就在集資平台造成轟動的翻譯耳機,也不時在新聞會看到報導。順利的話,今年(2017)五月就出貨了,一樣坐等開箱文囉!據該團隊網頁說明,目前有英語、西班牙語、法語、義大利語及葡萄牙語互譯。預計今年秋天還會以下語言上線:德語、希伯來語、阿拉伯語、俄語、斯發夫語、東亞及非洲語言。[後面這說明好模糊啊...] 

價格部分,不像Bragi以運動取向,則是降到$249 (約新台幣7,560)。

3. Mymanu Clik - 集資平台

來自英國的創業公司MYMANU所推出的翻譯耳機,看起來與Bragi Dash Pro類似,也是以觸控手勢(點擊與滑動)來操作。一樣號稱可翻譯37種語言(有這麼多,一定也有中文,那有台語嗎?),同時也可以語音推送通知(如來信、簡訊等等),但影片中的音質和語調,讓人好不舒服~.~ 

覺得相當謎樣 ,因為這是我目前看到唯一不須與手機連動,即可單獨運行進行翻譯之耳機。一樣,坐等開箱文啦!XD

價格方面,據集資平台上最便宜的折扣是$239 (約新台幣7,257)。

4. 觀光利器MIT口譯機 能翻譯18種語言 (民視新聞)

 畢竟是呆丸人,好奇找了一下,也搜到台灣自己開發類似產品。嚴格來說雖然不是今天所定義的「翻譯耳機」,但還是要愛台灣一下,其中號稱一些成語及俚語也能翻得道地。就不知道效果如何囉~

儘管我覺得現在「真無線耳機」的翻譯功能,還是有點雞肋,但或許一個會英文和中文的人士,在出差旅行,或可利用類似耳機到處走跳。因為英文可翻譯成大多數歐洲語言;中文則可翻譯成東亞地區多數語言,而不偏差太多。但很多旅遊勝地或城市裡的民眾都會這兩種語言啊!

稍微整理一下翻譯耳機的優點:

  1. 同步口譯的效率,在不涉及高度專業的一般交談中,或許比人力省時。

  2. 與口譯員相比,費用便宜不少。

  3. 目前想不到,但無三不成禮對吧!那就....看起來就是潮! (目前來說啦,未來就覺得沒啥了....)

然而目前我看到的挑戰有:

  1. 技術部分

a. 硬體部分-麥克風的收音品質亟需改進。 b. 軟體部分-語音判讀、口音 (日本人的英文等等)、多人吵雜環境......。

  1. 人類溝通,除了口說語言外,多會伴隨著肢體語言來傳達。在演講時,我們常說高達55%是靠肢體語言來溝通。一個眼盲的耳機,難免在判讀語意上力有未逮。

  2. 成語、俚語、流行語、比喻,甚至是...笑點!唯有具生活經驗且資深的口譯老師才能順利傳達,更何況冷冰冰的機器?

  3. 平常翻譯似乎就會有小錯了,到了專業領域,恐怕更是力有未逮,或是判讀上仍難以更加精準。

  4. 最難克服的,恐怕是目前在真正口譯情境下,不時會碰到 "這段不用翻"的情況。可能是單純內部閒聊,也可能是尷尬資訊;也可能是機敏資訊。可是這時翻譯耳機可能會說了"Dont' translate this part",然後繼續翻下去 XD 當然,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關發送端的麥克風或是關掉接收端的耳機。若是機敏資訊,譯者大可說這部分為敏感資訊,不便翻譯;翻譯耳機直接關麥,聽口譯的參與者尚可理解,也不太尷尬。但要是比較尷尬的資訊,甚至是單純閒聊,基本上還是要讓聽口譯的參與者了解狀況,有時會大致說明"現在市府代表正在閒聊ooo的事情"、"目前甲方在針對行政細節做內部討論"....,至少讓聽口譯的參與者知道這部分可能不干他的事,或是這部分他也不會有興趣,而非看著大家聊得很起勁,卻在耳機內聽到一陣靜默而已。就小弟我非常有限的想像中,這樣「察言觀色」的能力,目前的機器仍有很大的一段路要走。

有時候會看到網路上少數酸民都會諷刺口譯、筆譯會被取代,只有工程師才會永流傳云云。或單純丟機器口譯類似的新聞問我會不會完蛋等等。以前的我會想辯駁,畢竟語言不只是聲音與文字,它是人類生活經驗的體現(笑話與笨點)、文化的傳承載具(成語、俚語),也是活生生、會演進的有機體(流行語?)。

但現在想想,酸民的諷刺,也對了一半。無論是哪種行業,難以取代的是技術與經驗。機器在未來不免取代許多低階、甚至是中階的重複性勞力工作。說老實話,我覺得在口譯完全被取代前,中低階的程式撰寫人力更可能早已被機器取代,因為程式語言就是電腦的語言,我認為電腦可更有效率地用更精簡、更符合邏輯的方式編寫,樂勝從補習班隨便學程式語言梗概的"工程師"所寫的程式碼。

目前也可看到機器逐漸取代或協助人工作,像是理財規劃、投資建議,或是組裝作業等。儘管取代了部分人力,也創造了新職位,如系統相關的管理專家等等。

總而言之,回歸到口譯本身,我相信上面列出的挑戰與問題在未來,必定可一一克服。至少在低階層次上,機器會逐漸取代人力,如現在的旅行問答大可用Google小姐幫忙。但用到工作上,就像是你會不時在餐館裡看到讓人噴飯的菜單翻譯一樣。因此,我認為:如同是汽車、手錶、皮件等,有電腦組裝、品質優良的量產商品;也有高價、高端、品質優異的手工產品。或許在未來,口譯方面也會呈現兩極化:廉價、迅速簡便的機器口譯服務 vs.精準、細膩的口譯員服務。若是如此,口筆譯從業人員的門檻必大幅提高,也勢必要更往精緻化、更專業化發展,才能保持自己與機器之間的優勢差距。耳機部分,目前的我只在乎真無線、真穩定、真便宜、音質好又防水的好耳機(整個奧客)!!

Comments


Featured Review
Tag Cloud
尚無標記。
bottom of page